“制造之殇”是目前很多空压机企业的真实写照。将发展重心聚集在低利润制造环节的企业越来越多在谋求转型,以寻求高利润区。
当制造利润越来越稀薄,空压机制造商该如何寻找下一块奶酪? 从“保吃饭又吃不饱”的单一产品制造商,到行业领先企业?
转变,需要突破惯性思维
传统的企业横向发展:越做越大、涉及面越来越宽。 因此必然越来越多企业“同质化竞争”。“复制”和“模仿”是低水平制造时期的特有现象,那只是因为社会基本结构还没完善,所以才有这样的机会。
直接的转变是纵向发展 :越做越精,挖掘度越来越深,行业将越来越垂直、协作越来越完善,结构越来越紧密,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独特性越来越强, “差异化共存”才是主流 。
立足于A业务,不断深挖这个领域,构建一道高高的城墙,深挖“护城河”,让别人望而生畏,难以效仿。
企业靠收“智商税”谋利的时代正在悄悄远去。 商业的进化,其实就是“商家智商”和“大众智商”博弈的过程。过去的很多年里,由于信息不对称,很多企业都采用拉人头的方式建队伍,采用洗脑的方式做市场。
未来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和觉醒。企业还是采用这些陈旧的的方式做市场,把大众当成能轻易操控的傻子,不断的 去 撸羊毛/割韭菜,必然会被抛弃 ,那些靠人海战术/堆人战术的企业一定会被淘汰。
传统思维中,我们经营的是商品,所有我们想办法提高利润率/降低成本,一切都 围绕商品在转。
我们注重生产效率,关注对有形的占有和使用效率。却轻视了分配、价值节点的分布与链接。 重要的不是你能生产什么,而是你能不能把合适的东西送到合适的人手里。
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化,平台化的本质就是 提供无数价值节点和链接 ,把自己变成一个价值创造的平台,未来成功的企业都将是平台化。
“一流的企业做标准”那是大工业时代的逻辑,所有产品都是被整齐划一的,标准的制定者可以坐享其成。 未来的标准只有一个:那就是你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消费者的需求一定是多元化的,它对企业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:一是提供定制化的能力(科技),二是对接消费者的能力(链接)。
用户的需求关注重心不是项目中单个产品的好坏,而是整体项目的终功能是否满足需求。 亦即不是“产品”,而是“功能” 。 由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实现用户需要的功能。
企业一旦将注意力转移到外部市场需求之后,其逻辑顺序就是,先考察市场需求,而后为了满足该需求,动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及能力与之匹配。
专业化系统服务将成为趋势。 企业必须改变“设备供应商”的 单一身份,向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, 解决整个流程的问题。
由单一产品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变, 首先应该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。不仅仅提供产品,还包括依托于产品的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,即“产品-服务包”。(这里的解决方案不是现在认为的能提供成套设备)
万物皆不为我所有,但万物皆为我所用。 以前是“占有大于一切”,未来是“链接大于拥有” ,重要的不是你霸占了多少有形资源 ,而是你能配置和影响多少资源。
未来企业的竞争是链条对链条的竞争, 打造产业链同盟成为“链主”。 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整合资源。通过相互的服务增值活动,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提升。
现阶段企业的核心财富是产品,未来的核心是数据。 谁链接了用户的需求、谁掌握了需求数据、谁就能制定新规则。